中英指数

传统上,香港的中学分为中文中学(中中)和英文中学(英中)。其实,自 2010 年起,教育局实施「微调教学语言安排」,中中与英中已没有明确的界线。各中学可在教育局的许可下,按校本情况来订定教学语言政策,自行决定每个科目采用中文或英语授课(语文科目及中史科除外),以致每所中学的教学语言,中文和英语都有不同的比重。而另一方面,在文凭试中,考生可选择每个科目以中文或英文应考(同样语文科目及中史科除外)。所以学生就读的中学,在高中采用的教学语言,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以什么语言来应考文凭试。

为了更简易地了解每所中学的教学语言政策,「大考」网站从中学概览提供每所中学各高中科目的教学语言,为每所中学(包括官立、资助、直资及按拉津贴)计算出一个「中英指数」,这指数反映每所中学以中文和英语授课的比重,它的数值是根据各甲类高中科目的教学语言,再按每科目在文凭试的报考人数作加权,而计算出来。按班别或组别订定教学语言的科目会视作一半中文及一半英文计算,而「中国语文」及「英国语文」科都是必修科,而且没有语言选择,所以会在计算中被剔除。而乙类「应用学习科目」和丙类「其他语言科目」,不会被用作计算「中英指数」。

「中英指数」的值以「中」或「英」附以一个百分比来表达。如某中学的高中课程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比重较中文为多,「中英指数」的值则以「英」为首;相反,则以「中」为首,而随后的百分比,表示该教学语言的比重。如「中 80%」,表示该中学的教学语言中,大约八成是中文,其余约两成以英语授课。 「中 100%」表示除英国语文科外,其他科目全以中文授课,「英 100%」表示除中国语文科外,其他科目均以英语授课,而「中 50%」或「英 50%」指中英比重各占一半。下表列举出一个例子,说明「中英指数」的计算方法。

高中科目教学语言 报考人数 中文比重英文比重
英国语文英文不作计算
中国语文中文不作计算
数学必修部分英文52,37652,376
通识教育中文50,44650,446
生物英文13,92913,929
化学英文13,60713,607
物理英文11,28311,283
经济英文13,24613,246
企业、会计与财务概论英文10,33110,331
地理按班別或组別8,9664,4834,483
数学延伸部分 (M1/M2)英文8,1278,127
中国历史中文6,4196,419
资讯及通讯科技英文5,9685,968
历史中文5,4315,431
中国文学中文1,6491,649
总计201,77868,428133,350
中英指数68428 / 201778
= 33.9%
133350 / 201778
= 66.1%
该中学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比重较多,所以「中英指数」为「英 66.1%」。

「中英指数」只能概括每所中学整体的教学语言比重,而不代表每位学生也能接受相同比重的教学语言,主要视乎学生拣选的选修科目是以什么语言授课,特别是一些中学比较多科目按班别或组别来厘定教学语言,「中英指数」会表示中、英比重相约,但对每名学生而言,需视乎被编入中文班或英文班,学生有机会只能接受全英语或全中文授课的环境。为子女选择不同中、英比重的中学,必须考虑子女的语言能力和对不同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,才能达致最佳的学习效果。中学所采用的教学语言,与该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无直接关系。

有关教学语言的资讯是根据「中学概览」的英文版,仅供参考。「中学概览」内的资料均由各中学自行输入及核实。各中学提供的高中科目,不一定是为学生应考文凭试而设。详情请向各中学查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