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凭试 - 「联招」简介及申请程序
「大学联合招生办法」(简称「联招」或 JUPAS),是有多所本港主要专上院校参与的派位机制,为文凭试考生提供报读本地全日制专上课程的主要途径。
参与院校及课程种类
共有十多所大专院校参与联招,提供考生报读的专上课程包括以下几类:
-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(教资会)资助的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
院校: 香港城市大学, 香港浸会大学, 岭南大学, 香港中文大学, 香港教育大学, 香港理工大学, 香港科技大学, 香港大学
(一般被传媒俗称为「八大资助院校」、「八大院校」或「八大」) - 教资会资助的全日制副学士学位课程(2021/22 学年或之前)
院校: 香港城市大学 - 教资会资助的全日制高级文凭课程
院校: 香港教育大学, 香港理工大学(2021/22 学年或之前) - 自资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
院校: 香港都会大学 - 「指定专业/界别课程资助计划」(简称SSSDP)所资助的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
院校: 明爱专上学院, 香港珠海学院, 香港恒生大学, 香港都会大学,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(职训局), 东华学院, 香港树仁大学, 香港伍伦贡学院
SSSDP 资助计划从 2015/16 至 2017/18 学年试行 3 屆,每年约资支助 1,000 名学额。此计划于 2018/19 学年开始行常化,并增加资助学额至每年约 3,000 名。想了解更多,请浏览:这里…
申请程序
要报读 {{year}} 年开学的联招课程,需于文凭试还未开考的时候,{{appBegin}} 至 {{appEnd}} 期间在联招网站递交入学申请。申请者需选择最多 20 个课程,並根据自己的志愿,将选择排序。20 个选择又按排序分为 5 个组別,分別为组別 A 至 E。首 3 个志愿属组別 A,志愿 4 至 6 为组別 B,如此类推,见下表:

以联招的派位机制,每名申请者只会被一个课程取录,或不获任何取录。在正式遴选结果公布之前,各院校只会获通知课程放在哪个组别,而不会知道课程的实际排序。据联招公布的统计数字,往年大部分取录学额都是从组别 A 派出,所以首 3 个志愿的课程选择和次序最为关键。为了适当地选择课程及排序,申请者需分阶段估计自己文凭试的成绩,并了解自己心仪课程的收生成绩及竞争比率等数据,两者配合才有较大机会被取录。
启动联招申请
于中六刚开学不久,申请人可于 {{appBegin}} 起在联招网站开立并启动帐户,展开申请程序。申请人须于 {{appEnd}} 截止日期前,缴交申请费,并递交课程选择和排序,最多可选 20 个课程。因为在这阶段文凭试仍未开考,所以申请人需要估计自己将会考获的成绩,并参考往年各课程的收生成绩和竞争比率等数据,来估算自己被心仪课程取录的机率,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作出最有优势的排序。
第一轮改选
截止申请后,便随即在 {{upd1Begin}} 开始第一轮改选,直至 {{upd1End}}。申请人可随意增、减或取代已填报的课程选择,亦可更改次序,但课程选择不得多于 20 项,而且每次修改都须要缴交改选费。在这期间文凭试已接近尾声,或已经结束。虽然仍未放榜,但申请人应该对自己的考试表现有一定掌握,能够较准确地估计被取录的机率。如经过重新考虑,需要修改课程选择和排序,可在这阶段进行,以提高胜算。
递交其他文件
第一轮改选截止之前,还有数个文件递交的截止日期需要注意,这些文件可供各专上院校作甄选入学申请时参考。
{{oeaDl}}:递交「比赛/活动的经验及成就 (OEA)」。列出申请者曾参与的活动或比赛,或曾获的奖项,但不可多于 10 项。亦可附加文字,中英皆可,描述这些兴趣或活动如何影响个人成长及人生目标,字数上限为 500 字。
{{srrDl}}:递交「学校评核报告」或「评核报告」。「学校评核报告」由申请人所属学校的校长或校长授权的老师填写及递交。非学校申请人可在联招帐户内下载「评核报告」表格给予年满 18 岁的评核者填写。
{{slpDl}}:递交「学生学习概览 (SLP)」,是有关申请人全人发展(包括个人质素及能力)的参考资料。主要记录高中课程所参与的「其他学习经历 (OLE)」,将曾参与的活动资料及反思有系统地整理和表达,以不大于 3MB 的 PDF 档案递交。
{{spnDl}}:递交「校长推荐计划 (SPN)」。如申请人于体育、音乐、社会服务、其他文化活动或领袖才能等非学术范畴上有卓越表现,可由所就读或曾就读学校的校长推荐参加此项计划。此计划只会就第一轮改选截止时组别 A 的课程选择给予所属院校作考虑,如申请人在文凭试放榜后将课程加入组别 A,该院校或不会就此计划作考虑。此为一项提拔杰出学生的计划,每所中学可按学生人数的比例获分配此计划的名额,而各院校可考虑在放榜前有条件取录被推荐的学生,或在甄选申请者时给予较高分数。若申请人在放榜后将课程移离组别 A 或成绩未达要求,申请人或会丧失有条件取录资格或较高评分。
放榜后的改选 24 小时
在 {{result}} 文凭试放榜日后由 {{upd2Begin}} 至 {{upd2End}},申请人可在预先获分配的指定时段(为期 24 小时)修改课程选择。申请人可于 {{checkTimeSlot}} 起,在联招帐户查阅所获分配的时段。这是最后一次改选机会,费用全免,但只可改动一次及只可以下列方式作出:
- 更换最多5 个课程选择
- 增选最多 5 个课程,惟全部课程选择不得多于 20 项
- 删除已选择的课程,但全部课程选择不得少于 1 项
- 任意更改已选课程的次序
正式遴选结果公布
在 {{mainRound}},联招会公布正式遴选结果。申请人只会被最多一个课程取录,或不获任何取录。申请人如接受取录,须于 {{acceptMainRound}} 前缴交留位费,所缴交的费用将不获发还。不论申请人是否接受这取录,在同一学年都不会再被其他课程取录。如申请人正在等候成绩覆核结果而又在正式遴选获取录,应积极考虑先接受取录,否则,若万一成绩经覆核后未获提升,或成绩提升后却不获更心仪的课程取录,申请人很大机会丧失所有被取录的机会。而在正式遴选不获取录的申请人将自动进入补选程序,竞逐余下的空缺学额。
成绩覆核结果公布
在正式遴选结果公布后不久,考评局会在 {{rrResult}} 公布成绩覆核结果。如经覆核成绩有所提升,不论在正式遴选是否已获取录或是否已接受取录,均可要求重新考虑入学申请,并且获多一次修改课程选择的机会,改选方式与文凭试放榜后的「改选 24 小时」相同,费用全免。重新考虑入学申请亦有两种情况:
- 申请人已在正式遴选获取录但对结果不满,可申请「较高次序的课程取录资格」,这情况各院校只会重新考虑排列在已获取录的课程之前的课程申请,申请人可改变已获取录的课程在名单中的位置,来设定可获重新考虑的课程数目,但不可以删除已获取录的课程。如结果获较高次序的课程取录,原有的取录资格将被撤回,所以改选时必须注意,排在已获取录的课程之前的,必定是更心仪的课程。
- 申请人未获任何取录,可申请「重新考虑给予取录资格」。
补选结果公布
只有在正式遴选中未获取录的考生才会进行补选。补选结果会在 {{clearResult}} 公布,考生可于当日登入联招网站查看补选结果,如获取录须于 {{acceptClear}} 前缴交留位费。
直接取录
在正式遴选和补选中都未获取录的申请人,如仍有学额空缺并符合入学要求,院校会再考虑直接取录合适的申请人入读任何课程。
以上各截止日期及公布日期会每年略作更改,请浏览联招网站以得知确实日期。